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行业知识

锂电池正极材料创新技术专利如何解决高镍三元材料热稳定性难题?

智慧芽 | 2025-07-22 |
芽仔

芽仔导读

YaZai Digest

高镍三元材料(如NCM811)因高能量密度成为锂电池正极主流,但热稳定性差,高温下Ni³+还原释放氧气引发热失控,循环中结构相变导致体积变化和颗粒开裂。

专利技术通过表面包覆(如Al₂O₃隔离电解液)、体相掺杂(如Mg或F稳定晶格)和结构优化(如核壳或梯度设计减少应力)提升稳定性,使热分解温度升至250℃以上,循环寿命显著延长。

智慧芽提供专利情报,支持企业检索技术动态、分析趋势、评估专利价值,助力研发创新和布局,推动高镍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高镍三元材料(如NCM811、NCM90)因镍含量高、能量密度显著优于传统低镍材料,成为当前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主流发展方向。但随着镍含量提升,材料热稳定性下降的问题愈发突出——高温下易释放氧气引发热失控,循环过程中结构易坍塌,严重影响电池安全性和寿命。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突破这一瓶颈,成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内围绕高镍三元材料热稳定性的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这些专利技术正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关键思路。

高镍三元材料热稳定性差的核心原因

要解决问题,需先明确根源。高镍三元材料的热稳定性问题主要源于其晶体结构特性:镍含量升高后,材料中Ni³+占比增加,而Ni³+在高温下易被还原为Ni²+,伴随晶格中氧的释放(O²-→O₂),这一过程不仅破坏材料结构,释放的氧气还可能与电解液反应放热,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充放电循环中材料会经历多次相变(如层状结构向尖晶石或岩盐相转变),导致体积反复膨胀收缩,加速颗粒开裂,进一步暴露活性表面与电解液反应,加剧热失控风险。

专利技术如何破解热稳定性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科研机构与企业在专利中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核心思路围绕“稳定结构”“抑制副反应”展开,主要包括以下三类技术方向:

  • 表面包覆技术:在材料颗粒表面包覆一层稳定的氧化物(如Al₂O₃、ZrO₂)、氟化物(如LiF)或磷酸盐(如Li3PO4)。这层“保护膜”可隔离活性材料与电解液,减少界面副反应;同时,部分包覆材料(如Al₂O₃)能与材料表面残留的LiOH、Li2CO3反应,降低pH值,抑制产气。例如,某企业专利中提出采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均匀包覆级Al₂O₃,使材料在80℃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提升至85%以上。
  • 体相掺杂技术:通过引入金属(如Mg、Al、Ti)或非金属(如F、S)元素掺杂到材料晶格中,调整Ni的氧化还原行为,稳定层状结构。例如,Mg²+掺杂可替代部分Ni²+,减少Ni²+迁移至锂层的“阳离子混排”现象,抑制相变;F-掺杂则能增强O与过渡金属的键能,提高材料分解温度。专利数据显示,掺杂后的材料热分解起始温度可从约200℃提升至250℃以上。
  • 结构设计优化:通过设计核壳结构、浓度梯度结构或单晶结构,平衡材料的能量密度与稳定性。核壳结构中,内核为高镍材料能量密度,外壳为低镍或含锰/钴的材料提升稳定性;浓度梯度结构则让镍含量从内到外逐渐降低,避免成分突变导致的应力集中;单晶结构因无晶界,可减少循环过程中的颗粒破碎,延长寿命。某专利中采用梯度结构设计的NCM811材料,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较普通多晶材料提升20%。

智慧芽如何助力技术创新专利布局

在高镍三元材料热稳定性技术研发中,及时掌握专利动态、避免重复研究、挖掘技术空白点至关重要。智慧芽作为少有的科创情报服务商,其研发情报库覆盖158个国家/地区的近1.7亿条专利数据,支持多维度检索(如技术关键词、申请人、法律状态等),可快速定位高镍三元材料热稳定性相关的专利技术。

例如,企业研发团队可通过智慧芽平台筛选“高镍三元+热稳定性”“表面包覆+NCM811”等组合关键词,快速获取很新专利文献,了解当前主流技术路线(如ALD包覆、Mg掺杂)及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LG化学)的研发重点。同时,平台提供的技术趋势分析功能,能直观展示近5年相关专利的申请量变化、技术分布热点(如结构设计占比从20%提升至35%),帮助企业判断技术成熟度,识别尚未被充分开发的“技术蓝海”。

此外,智慧芽专利价值评估模型可对关键专利的技术原创性、市场应用潜力进行量化分析,辅助企业制定专利布局策略——是聚焦核心包覆技术申请基础专利,还是围绕梯度结构设计布局外围专利,都能通过数据得到更科学的决策支持。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高镍三元材料的热稳定性突破离不开技术创新专利布局的双轮驱动。当前,内相关专利申请仍在快速增长,新技术(如原位生长包覆层、多元素协同掺杂)不断涌现。通过智慧芽等专业平台高效获取专利情报,企业能更精确地把握技术方向,加速研发进程,推动高镍三元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为锂电池产业的安全升级与能量密度提升注入新动力。

FAQ

5 个常见问题
Q

1. 如何通过专利分析找到提升高镍三元材料热稳定性的技术方案?

A

通过智慧芽专利数据库可检索内高镍三元材料热稳定性改进专利,分析技术路线如表面包覆、元素掺杂等。重点查看专利中的实施例数据,比较不同改性方法对热稳定性的提升效果,筛选出具有潜力的技术方向。

Q

2. 哪些专利技术能有效降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产氧风险?

A

专利数据显示,采用核壳结构设计、稀土元素掺杂和级包覆是主流解决方案。例如某专利通过在材料表面构建Li2ZrO3包覆层,将热分解温度提升40℃以上,显著抑制氧释放。

Q

3. 如何利用专利情报分析高镍材料热稳定性改进的技术趋势?

A

通过智慧芽研发情报库可分析技术演进路径:早期侧重单元素掺杂,近年转向复合改性和界面工程。2024年后出现的新型梯度浓度设计专利显示热失控起始温度提升至280℃以上。

Q

4. 专利中常见的正极材料表面包覆技术有哪些优缺点?

A

需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方案。

Q

5. 如何通过专利布局判断某技术路线的成熟度?

A

在智慧芽平台分析专利家族规模、引用次数和权利要求范围。成熟技术通常具有大量同族专利和广泛引用,而新兴技术则表现为近3年申请量快速增长但权利要求较窄。

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