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在当前的肿瘤治疗领域,药物组合策略正在迅速发展。这些多药联合策略通过靶向补充和机制协同效应来增强治疗效果。然而,这一趋势也引发了广泛讨论:在肿瘤治疗中,药物组合究竟是技术创新的突破,还是受资本影响的资源浪费?
【01 创新药联合探索成为趋势】
2025年8月4日,宜联生物在中国药品审评中心(CDE)递交的B7H3 ADC药物YL201,与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药物联合用于多种实体瘤的临床试验申请得到了批准。这是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药物首次与ADC药物联合开展临床试验。
与此同时,映恩生物与BioNTech也启动了一项II期临床试验,评估B7-H3 ADC(DB-1311)与PD-L1/VEGF双抗BNT327或Trop2 ADC DB-1305的联合治疗效果,该试验计划招募440名患者,涵盖肝癌、肺癌和宫颈癌等多种实体瘤,预计2030年完成。
【02 B7H3 ADC药物的缘起与发展】
这些联合疗法从机制上讲是可行的。B7-H3蛋白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抑制T细胞活性同时促进血管生成,使肿瘤更易转移。DB-1311作为新一代ADC,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I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并释放肿瘤抗原以激发免疫反应。同时,PD-L1和VEGF双通路的共同抑制可以解除肿瘤免疫抑制,阻断其营养供给。
DB-1311的临床前数据显示出卓越的疗效: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DB-1311作为单药的客观缓解率为28%;而与PD-1单抗联用后则提升至42%。近年来,B7-H3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和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
【03 临床研究投入的成本效益难题】
理论上,创新药物的联合可有效覆盖肿瘤患者群体且预期疗效理想,但研究风险和高昂的成本令企业顾虑重重。多药联合试验的费用大幅超出单一药物试验,并且药物互相关联的复杂机制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难题。
此外,过多企业在相同靶点的竞争,对临床资源的利用形成挑战。例如,B7-H3 ADC和PD-L1/VEGF双抗药物的赛道竞争已非常激烈。国内三甲医院的肿瘤科数据显示,患者招募周期延长,间接影响其他创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04 总结与展望】
映恩生物与BioNTech、宜联生物与康方生物携手的这一“药物三重奏”对赌,不仅展现了中国制药企业在组合疗法设计方面的前沿视野,同时也反映出行业对核心靶点过度扎堆的现状。在追求疾病治疗实质性突破的过程中,反思这一现象是否仅仅是资源的过度竞争至关重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寻求符合患者需求的合理创新,而非仅凭市场热潮。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为促进更多的科学探索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