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自从2021年Georg Schett教授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自体CAR T细胞疗法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并取得革命性进展以来,CAR T疗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研究不断推进,临床成果逐步显现。近期Georg团队的进一步研究证实,与传统的单克隆抗体和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物(TCE)相比,CAR T疗法能更深度清除淋巴结中的B细胞,展现出显著的临床优势。然而,自体CAR T疗法也面临生产工艺复杂、制备周期长和费用高昂等多重挑战,且患者在进行体外CAR T细胞输注前还需接受化疗清除淋巴细胞,这些问题都限制了该疗法的广泛应用。
作为下一代颠覆性CAR T技术,基于mRNA-LNP的体内CAR T技术通过靶向LNP精准将mRNA递送到患者体内T细胞,直接使T细胞转化为CAR T细胞,从而克服体外生产带来的诸多挑战。2025年6月30日,AbbVie宣布以21亿美元收购Capstan,将该技术推至行业关注的高峰。抗体偶联LNP-mRNA能否选择性递送至自身免疫病患者的T细胞、表达出高效CAR T、并有效清除B细胞,以及在高频次给药下的安全性等问题仍需通过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今年9月,虹信生物(MagicRNA)首次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布基于mRNA-LNP的体内CAR T候选药物HN2301在治疗SLE患者的临床数据。研究论文题为“对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体内CD19-CAR T细胞疗法”,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竹教授与Georg Schett教授及虹信生物创始人查高峰博士共同撰写。
这项研究展示了虹信生物开发的HN2301的临床数据。该药物通过EnC-LNP平台,将编码CD19 CAR的mRNA递送至CD8 T细胞。在SLE患者中首次实现了CAR T细胞的重编程和B细胞的清除,并观察到了良好的安全性和初步的临床效果,标志着mRNA-LNP方法的体内CAR T进入了临床验证阶段。
HN2301的核心组分包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离子化氨基脂质(ILB-3132)、人源化CD8靶向抗体片段和自主知识产权的Anti-CD19 CAR mRNA,采用静脉注射给药方式。
在本研究中纳入的五例SLE患者未接受清淋程序便进行了低剂量给药。研究显示,单次低剂量给药后患者出现暂时性发热并伴随CAR T细胞生成,且B细胞水平显著下降。第二位患者在多次给药后同样显示CAR T生成和B细胞水平降低的情况。
在中剂量给药组中,患者单次4mg剂量每隔48小时给予2-3次。结果显示,输注6小时后,外周血中CAR T细胞达到峰值,B细胞迅速耗竭,并且相关安全性良好。研究团队注意到,治疗期间针对毒副作用的轻微CRS得到快速控制,患者肝酶水平无异常,未观察到严重副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HN2301能够显著降低抗核小体和抗dsDNA抗体水平,使补体水平均恢复正常,并有效降低患者的SLE疾病活动指标。研究团队将继续优化剂量和输注方案,并计划在其他难治性自身免疫疾病中进行进一步研究。
Georg Schett教授指出,这一研究在细胞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首次实现了在患者体内直接产生功能性的CAR T细胞。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为未来免疫治疗带来新的希望,也为自身免疫病患者提供了新选择。研究团队将继续探索体内生成CAR T细胞在更广泛的自身免疫病治疗中的应用,期望在技术成熟和完善后,体内原位CAR T细胞疗法能够普及并规模化应用,造福广大患者。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