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脑胶质瘤是一种由多种基因组变异引发的疾病,其分类和治疗方法的持续进步凸显了分子检测的关键性。目前,脑胶质瘤已经迈入了一个以分子检测为核心的治疗时代。"
2024年4月23日,中国与美国在肿瘤治疗领域均发布了令人振奋的新闻,共同开启了精准治疗脑胶质瘤的新纪元。
2024年4月23日(北京时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宣布,正式批准伯瑞替尼(一种MET抑制剂)用于治疗那些经历过先前治疗失败、携带PTPRZ1-MET融合基因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4级)或有低级别病史的胶质母细胞瘤的成年患者。这是首个针对MET融合脑胶质瘤适应症获批的MET抑制剂。
同一天(美国时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了Tovorafenib(一种RAF抑制剂)用于治疗6个月及以上、BRAF基因融合/重排或BRAF V600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这是首个针对BRAF融合/重排脑胶质瘤适应症获批的RAF抑制剂。对于BRAF V600E突变的儿童低级别胶质瘤,去年3月FDA已批准了诺华的BRAF/MEK抑制剂组合(达拉非尼+曲美替尼)。
▲ 4月23日,中美药监局在脑胶质瘤治疗领域同时取得重大进展
自此,脑胶质瘤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精准医疗时代,标志着分子检测在治疗中的核心地位。
01
脑胶质瘤概述
脑胶质瘤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年发病率介于1.9至9.6/10万,受多种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在中国,脑胶质瘤的年发病率为5至8/10万,5年病死率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
历史上,肿瘤的分类主要基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然而,具有相同形态学特征的肿瘤患者可能在临床结果和治疗反应上存在差异,这主要归因于肿瘤的遗传学特征差异。2016年发布的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WHO CNS4)首次引入了结合病理学和分子学特征的胶质瘤综合诊断方法。随后的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WHO CNS5)对胶质瘤分类系统进行了重大更新,通过纳入更多分子生物标记物,实现了分类体系的根本性变革,这一标准也是目前脑胶质瘤诊断及分级的重要依据。
▲ 2016年和2021年WHO CNS肿瘤分类的演变
脑胶质瘤表现出多种分子变异特征,这些特征在胶质瘤的诊断、预后、预测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常见的分子变异包括ATRX、BRAF、CDKN2A/B、IDH1/2、NF1、RB1、TP53等基因的突变,以及TERT启动子和MGMT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此外,还包括拷贝数变异,如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EGFR扩增、染色体7+/10-以及融合/重排(例如EGFRvIII重排、MET融合、BRAF融合/重排)等。
02
脑胶质瘤的分类
2021年发布的《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第五版)》(WHO CNS5)将脑胶质瘤分为1至4级,其中1/2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3/4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级别越高,表明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同时,WHO CNS5整合了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分子表型,将胶质瘤患者分为5个组别:1)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成人胶质瘤的主要类型);2)儿童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预期预后较好);3)儿童型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预期具有高侵袭性);4)局限性星形细胞胶质瘤(以更加实性的方式生长);5)室管膜肿瘤(根据部位、组织学和分子学特征进行分类)。这一标准是当前脑胶质瘤诊断及分级的重要依据。
▲ 2021年WHO CNS5分类标准
WHO CNS5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将胶质瘤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两大类。根据临床和分子病理学特征,将弥漫性胶质瘤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两大类。需要注意的是,WHO CNS5在定义“成人型”(主要发生在成人)和“儿童型”(主要发生在儿童)时使用了“主要”一词,因为儿童型肿瘤有时也可能发生在成人中,尤其是年轻人;成人型肿瘤也可能罕见地发生在儿童中。这种诊断分类不是完全基于肿瘤的发病年龄。
根据组织学形态和分子标记物,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患者被进一步细分为3种类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和1p/19q联合缺失型;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对于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分为CNS WHO2-4级。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分为两大类:儿童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和儿童型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
▲ 胶质瘤整合病理诊断流程
03
脑胶质瘤的分子检测
脑胶质瘤进行分子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分析肿瘤的基因特征和突变情况,从而实现准确的分型、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的评估,以实现更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尤其是最近批准的针对胶质瘤的MET抑制剂和RAF抑制剂,使得分子检测变得更加重要。
目前,《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版)》和《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均推荐脑胶质瘤患者应进行21种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以提供全面的诊断价值和预后意义。
▲ 胶质瘤常用分子病理学检测指标推荐
04
脑胶质瘤的基因检测
脑胶质瘤作为一种复杂的疾病,确实是由多种基因组变异所驱动的。因此,在脑胶质瘤的分类和治疗策略方面,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分子机制。
最近,《Brain Tumor Res Treat》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NGS技术能够全面评估脑胶质瘤的多重基因变异,为精准分类和精准治疗提供关键依据。NGS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应成为临床脑胶质瘤检测的标准配置。
▲ NGS对脑胶质瘤患者的全面基因组分析
脑胶质瘤,基因检测
脑胶质瘤是一种复杂且相对少见的疾病,涉足NGS检测的公司并不多。在脑肿瘤NGS检测领域,曾经有多家公司激烈竞争,主要包括领星、泛生子、阔然和先声,每家公司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试图在这个细分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随着市场的整合和竞争的加剧,一些公司已经退出了竞争。领星的退出和泛生子的私有化退市,使得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目前阔然和先声成为主要的竞争者。阔然在脑肿瘤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努力,逐渐赢得了业界的认可和患者的信任。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