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据悉,2024年上半年,港股与内地科创板及创业板共有17家Biotech公司实现盈利。按照营业收入排序,这些企业展现出特别的盈利模式,成为其他创新药企的榜样,并揭示了国内行业发展的新动向。
首先,合作开发的热潮正在从研发阶段逐步延伸到商业化阶段。许多创新药企开始授予产品的国内商业化权益,代表着Biotech公司逐渐明确自身的角色。同时,部分企业通过一款领先的Me-Better药物或生物类似药获得市场瞩目,这标志着成功不仅仅依赖于技术创新,更依靠精准的市场洞察力。然而,诸多药企的盈利性仍然依赖于单一产品,如何探索出下一阶段的增长点仍是大家面临的挑战。
从研发到商业化的过渡中,17家Biotech公司中有7家主要通过合作收入实现了盈利。和铂医药近年来主打资产和平台的合作,并取得显著成果,其收入主要来自与大公司如阿斯利康的合作。而科伦博泰与百利天恒则通过巨额首付款和里程碑款在与国际医药巨头的合作中实现盈利。
亚盛医药的案例也展现了商业化战略的重要性,它将耐立克®的全球开发与商业化权利授予给日本公司武田,从中获得了首付款与潜在里程碑付款。此外,和誉医药通过其研发的CSF-1R小分子抑制剂与德国默克的合作,也在商业化权利转让中取得了丰厚回报。基石药业在过去一年中陆续将其产品的商业化权利给予其他国际公司,通过一系列协议,收入不断增长。
然而,依赖单一药品的盈利模式可能面临风险,因此各企业还需探索如何扩展产品线和寻找下一个增长点。企业需考量产品的生命周期与疾病治疗的市场,探索更长远的战略。例如,特宝生物和凯因科技在各自的领域内寻求拓展核心产品的适用范围以延续其产品的生命周期。
总结来看,无论是从事相关领域的老牌公司还是新兴Biotech企业,都在寻找如何走出亏损、实现长远发展的道路。持续观察市场的动向和国际化合作动态,将是未来药企应对挑战的关键。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