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从全球范围内回顾那些被称作“药王”的产品,不难发现一个显著的事实:热门药物几乎全部由跨国制药公司(MNC)研发生产。在整个2023年里,全球总共有26种药物销售额突破了50亿美元。这些药物包括了如抗癌药PD-1单抗、EGFR抑制剂,以及新冠疫苗和HPV疫苗等,而不变的是,这些爆款药物基本上都来自于MNC。
分析发现,药物研发固然重要,它能保证药物成功上市的下限,但真正决定药物市场高度的则是其销售表现。尤其是对于那些有意拓展海外市场的制药公司来说,及早设计好详尽的商业化策略至关重要。
药物商业化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两条路径:自主销售或委托他人销售。特别是在全球医药市场的核心,美国市场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高度关注。美国的医疗支出在其GDP中占比超过20%,构成了全球医药行业的一块巨大的“蛋糕”。美国建立了一套高壁垒的医药合规体系,这意味着所有希望进入美国市场的企业都需要面对高昂的合规成本。然而,高投入带来的往往是高回报,美国市场的表现成为判断一款药物全球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这种高壁垒不仅体现在严苛的临床验证体系上,还反映在极具挑战的药品商业化过程。对于国内的药企来说,即便是拥有强大临床数据,商业化依然是最具挑战的“最后一考”。在美国以个人商业保险为主导的医疗体系中,成功销售不仅需要说服支付方,还需要在医生中达成共识,因此,可靠的临床数据和成熟的商业化团队同样不可或缺。
目前,大多数中国创新药公司选择依赖优质的临床数据将产品授权给跨国制药公司,以充分发挥其研发优势,并规避构建高耗成本商业化团队的难题。而与百济神州不同,这些跨国制药公司通常不会轻易引进新的药物管线,除非临床数据表现卓越。百济神州则是一个少见的中国药企海外独立商业化的范例,其产品泽布替尼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迅速增长,成为了公司商业化成功的标志。然而,这种模式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较高的经营成本。
相较之下,通过将创新药品的核心管线授权给MNC,国内药企则将商业化的复杂性交由MNC处理,只需专注于临床研究即可。合作授权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前兑现创新管线的价值,还能够确保后续销售中的利润分成。
以投资视角来看,临近商业化的管线更具价值,而通过授权合作相较于自建商业化团队,更能确保较高的确定性和商业成功。市场环境对这种模式的青睐,也赋予了许多曾被低估的企业新的增长动力,例如亚盛医药通过与MNC合作后,其市场表现得到了显著改善。
尽管百济神州独立商业化的模式可能更具长远收益,但对于大多数尚未具备成熟商业化能力的中国药企,与MNC的合作仍是更理性的选择。未来,随着市场情绪逐渐回暖,可能会有更多的投资者看好企业的商业化能力,但研发能力始终是中国创新药企发展壮大的根基所在。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