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STING这个靶点一直受到科学界的高度关注。STING通路因为能够感知由癌细胞释放的双链DNA,进而激活先天免疫机制并诱导I型干扰素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这一过程有助于抗原递呈细胞的激活,以及对抗肿瘤T细胞反应的促进。然而,尽管已有不少STING小分子激动剂在临床开发中投入使用,但它们常常面临生物利用度低和免疫治疗窗口期短等挑战,还可能因高剂量或频繁用药引起系统毒性。
中国药科大学的李苏昕团队携手皖南医学院的谢海棠团队,近期在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开发出一种名为D-SAM的纳米胶束制剂,具有双重STING激活能力。D-SAM将“极速”型激动剂cGAMP封装在“延迟”型激动剂PC7A的胶束中。这一设计不仅能够迅速启动STING信号通路,还借助PC7A胶束的质子海绵效应,延缓STING在溶酶体中的降解过程,成功延长了免疫反应的持续时间。
在小鼠模型中,特别是在结直肠癌、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的实验中,D-SAM显示出显著的肿瘤抑制效果。不仅如此,它还能够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以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这一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Cell Reports Medicine》期刊上。
研究通过一系列体内外实验,验证了cGAMP和PC7A在同时激活STING通路相关的非竞争性结合特点。D-SAM在内为cGAMP提供速效启动,外借PC7A延缓分解的独特机制,使其在体内表现出持久的干扰素刺激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实验揭示,D-SAM的“刺激-锁定”STING激活模式,有效延长了CD8阳性T细胞的活化时间,避免了免疫细胞的耗竭状态。
在具体应用方面,研究显示D-SAM无论是通过局部、皮下还是静脉注射,都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且相比其他激动剂并不会对小鼠肝功能等造成显著损害。
更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在结直肠癌患者的样本中,也观察到了D-SAM注射后干扰素刺激基因显著升高的情况,这显示出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总体而言,D-SAM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刺激-锁定”STING活化路径,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为实现可持续的治疗效果带来更多选择。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