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导读
重度哮喘是众多哮喘患者中导致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因素,因其带来的高风险,不仅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近年来,随着对哮喘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在相关2型炎症通路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开发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为重度哮喘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困境重重
我国重度哮喘现状亟待改善
据全球哮喘倡议(GINA)2024报告,重度哮喘被定义为在已排除患者依从性及吸入药物技术等因素后,持续使用高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三个月以上,仍无法有效控制哮喘,或一旦降低治疗强度便失去控制的情况。在此标准下,重度哮喘大约占到哮喘患者的3.7%。
在中国,成人哮喘患者约有4570万,其中3.4%至8.3%的患者为重度哮喘,受影响者接近394万人。尽管这一比例与全球其他地区类似,但中国在整体病情控制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成为国内哮喘疾病负担的一大来源。
哮喘治疗的一个长期目标是实现病情的持久控制,而对于重度哮喘患者,规范化的ICS/LABA长期治疗是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然而,重度哮喘主要由2型炎症驱动,并且在患者体内,诸如IL-5、IL-13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对激素产生敏感性降低的情况,从而即使在高剂量激素治疗下,炎症症状仍然持续存在。研究表明,即使在使用高剂量ICS/LABA加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重度哮喘患者中,仍有近75%未能实现哮喘控制,而口服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同样不容小觑。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求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成为研究热点。
借势而进
生物制剂为重度哮喘开创新局面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异质性呼吸道疾病,其表型在临床、病理、生理等多个方面都有展现,并成为过去十余年研究的热点。随着炎症表型和分子表型概念的提出,哮喘发病机制被进一步解读,生物制剂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治疗重度哮喘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已批准用于重度哮喘的生物制剂包括本瑞利珠单抗、度普利尤单抗、美泊利珠单抗和奥马珠单抗等。通过精准针对患者的临床表型选择相应的生物制剂,对特殊表型的重度哮喘患者进行精准治疗,从而大幅提高其临床缓解率。
乘势而上
新型生物制剂聚焦未满足的需求
尽管现有生物制剂在治疗效果上优于传统方法,但重度哮喘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识别重度哮喘表型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受限于多种动态因素,这使得临床监测变得复杂且昂贵。
研究表明,约60%的重度哮喘患者存在两个或以上生物标志物的升高,而现有的生物制剂大多只针对单一标志物。此外,它们主要作用于T2型重度哮喘,针对非T2型患者的治疗选择依然有限。
近年来,新型生物制剂通过靶向哮喘气道上皮源性细胞因子,能够从一级阻断炎症反应,广泛覆盖T2和非T2型哮喘,成为重度哮喘研究的重要方向。在这一领域的不断探索与开发,或将为未来重度哮喘的治疗带来更多可能性。
在重度哮喘领域,生物靶向制剂的出现不仅改善了患者的治疗选择,也推动其管理向“临床缓解”目标迈进。期待随着新型生物制剂的进一步发展,重度哮喘的治疗将迎来更多希望和创新。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