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专访北方华创宋巧丽:从0到1搭建知识产权体系,我的经验可借鉴!

智慧芽 | 2020-06-26 |

今年5月26日,智慧芽联合IPRDaily共同举办的「2020创新未来领袖Top30评选」终于落下帷幕,经由11位专家评审及大众投票的层层筛选,最终选出了30位「创新未来领袖」,共有23位知产领袖、5位科研领袖、2位创业领袖荣幸当选。


30位优秀的创新未来领袖分布在各行各业,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带大家走近这些杰出领袖,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创新故事。

图片 5.png

宋巧丽老师和智慧芽的渊源不浅——2015年,宋老师曾接受过我们的专访《发明人的华丽转身》,讲述她从研发转到IP的心路历程。

时隔多年,我们将再一次专访宋老师,这一次的主题是“创新”,让我们来听听宋老师从0到1打造知识产权体系的故事。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采访人:宋老师,我看您之前说自己是“机缘巧合”才成为IP人的,是怎样的契机让你从研发转为IP?

宋巧丽:我加入北方华创的时候最早做的是产品研发,负责一个产品的核心部件。做研发呢肯定绕不开专利申请,2004年那会儿,知识产权还是个比较“前卫”的概念,在我们公司几乎没有人懂专利。

刚开始看权利要求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困惑——怎么看上去都差不多?到底怎样才能不冲突?当初真的是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研究专利的。

2005年知识产权相关的培训还不多,我关注到北京知识产权局服务中心开班培训专利代理人考试,我就主动跟公司申请,想去学习一下。当时一块儿去了7、8个同事,因为我笔记做得最勤,所以回到公司之后就成了给大家授课的“老师”。讲得多了,我也就成了公司最懂专利的人。

2006年7月,公司决定开始设立自己的知识产权部门,我当时手上的研发也取得不错的结果,所以领导决定让我成为公司的“知识产权0号员工”。对于自己的突然转行,我觉得“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IP要体现服务型特质

采访人:从一开始0基础、1个人独自做知识产权工作,到现在带领整个公司的知识产权大团队,您在不同阶段都遇到过怎样的阻碍呢?

宋巧丽:我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刚成立知识产权部门的时候,因为自己已经学习了很多相关的知识,看到了公司在这方面的大片空白,所以急于去推行一个新的制度。但实际上,公司的发展阶段并不一定适合当时定的知识产权方案。在不断的磨合中,才终于找到符合公司现状的知识产权制度。

北方华创属于半导体领域,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关注到美国或其他竞争对手在商业秘密方面的的法案和诉讼,我发现商业秘密和专利诉讼比例差不多,但杀伤力更强,甚至突破地域限制。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商业秘密的重要性。2012年的时候,我提出完善公司的商业秘密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施。2015年后,我们创建了完整的商业秘密管理体系。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需要配合公司的发展水平。

图片 4.png

▲宋巧丽老师就“商业秘密”发表演讲


采访人:您觉得知识产权工作对技术研发起到哪些方面的帮助?

宋巧丽:其实知识产权是贯穿整个产品流程的,在不同的项目阶段作用也不一样。

产品立项之初,研发人员需要大量收集资料,专利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供很大帮助。因为专利的实施要求是公开的,而且描述非常详细。

产品在做市场规划的时候,知识产权也能提供帮助。IP部门能够比市场信息更早获取到行业动向,比如竞争对手正在申请的技术、热门布局方向等等。

等到产品正式开始研发,则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对研发人员来说,有时候会陷入一种困境,某个技术点总是无法突破。而这个时候,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可能从另一种角度提供新思路。我们企业是做半导体的,但是有个产品卡在了真空相关的点上。研发同学可能会陷入一种“专业误区”,但IP同事可以在真空相关的专利里找到可借鉴案例,给研发人员灵感和启发。IP要体现“服务型”特质。

产品研发出来后,就会有上市、售卖。客户在采购产品的时候,知识产权部门可以提供一些专业的资料,帮助公司顺利进入采购环节,知识产权部门可以协助市场和研发做销售工作。

之前我们就遇到一个案例,竞争对手给我们的客户发了一份资料,说使用我们产品的话可能会侵权,客户立刻谨慎起来。我们知道后,立刻开始做调查,发现所谓的“侵权专利”是一件实用新型专利,实际上并无影响。我们列出清单,对相关专利做了详细的分析,帮客户打消顾虑,让自家产品顺利进入招标程序。


每一步都要扎实,时间会检验成果

采访人:作为一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相对比较成熟的企业的知识产权负责人,您应该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给那些在知识产权上刚起步的企业及同行们。能不能简单总结几条呢?

宋巧丽:第一,领导重视特别重要。华创的知识产权部门是由当时的常务副总(现任董事长)牵头创立的,他十分重视知识产权,本人又是学习型的领导,所以我们从一开始自己上手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到推行,过程都比较顺利。领导重视与否,对企业执行有效的知识产权策略有极大的影响。

第二,“打好模板”。最开始指定的知识产权制度不能过于松散。打好底子,后面来的人才会遵循前面的规则。在好的模板上改进、调整,才能逐步完善符合公司现状的知识产权制度。我们最初设定知识产权指标的时候,只定了数量。但是之后慢慢改进了指标设置,KPI不考核数量,考核指标达成率。发展到今天,华创已经有了一套非常成熟的、针对研发人员的IP考核标准。

第三,定位服务。知识产权部门有两项功能:一是服务功能,给研发提供资讯、技术情报;二是监管功能,保护产品有没有做到位、方案是不是侵权,风险有多大。

IP人员要抱着服务的心态去和研发沟通,让研发同学知道,你这么做不是在给他们增加工作量,而是在帮助他们。

第四,很多企业创建知识产权团队的时候,会优先从自己公司内部去挑选。建议一定要选择对研发和产品都比较了解的人,最好是有研发背景。有时候IPR觉得和研发沟通很难,研发人员觉得你不懂技术,怎么老讲法律的东西呢。一方觉得不配合,一方觉得不理解。但是如果一个懂产品、有研发背景的IP人员,和研发人员能在一个层面沟通,可以说服研发,他们才能从内心认可你、信服你。

图片 3.png

▲生活中的宋巧丽


采访人:面对全球竞争压力,中国企业开始逐渐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您有什么建议可以分享给IP从业人员或者即将加入该行业的人?

宋巧丽:从2006年我接触知识产权以来,也证了中国知识产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这个行业是值得的加入的。我个人很喜欢也十分看好这个行业,有理工背景、并且想跳出原有行业的同学,可以尝试加入知识产权行业。

现在知识产权已经不再是一个新概念, 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行业。有些企业十分重视专利,知识产权可以作为企业的研发风向标,但也有一些企业刚刚起步,甚至由其他部门的人兼职这块工作。

作为一个有着从0搭建知识产权团队经验的过来人,我想对这些刚开始起步做知识产权的同行们说,做事千万不能急躁。刚开始的时候,哪怕只抓一个点,也要做实。不需要面面俱到,抓好一个点才是最重要的。

知识产权走到今天,数量已经不是唯一的衡量指标。希望咱们这个行业人的人,都能沉下心来,从方方面面来提升工作质量。作为一个从业经验比较久的“老人”,我希望大家都站得高一些,目光放长远一些,才能促进行业良性健康的发展。

每一个人做的事,都会影响到行业未来的发展。做的过程千万不能应付,每一步都要做扎实,时间会检验成果。

图片 2.png


采访人:非常感谢宋老师接受本次采访。最后您还有什么话想对智慧芽粉丝说的?

宋巧丽:对了,我们公司最近在招专利工程师……

最后,欢迎想加入宋老师带队的华创知识产权团队的同学们,请把简历投递至songqiaoli@naura.com


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