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6月30日,歌礼制药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布其在美国获得的专利(专利号:12,234,236)遭遇了石药集团(股份代码:01093.HK)的附属公司康久普乐生物医疗有限公司的挑战。石药已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专利复审申请,质疑该专利中21项权利要求的有效性。这已经是歌礼在短短九个月内第二次卷入美国的知识产权纠纷。去年10月,因美国公司Viking Therapeutics的指控,歌礼的两款代谢性疾病药物ASC41和ASC43F曾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禁止进入美国市场,此次的挑战者则来自歌礼在中国的竞争对手。专利纠纷的核心在于一个被称为GLP-1R激动剂的化合物,石药悬而未决的“化合物10”专利(申请号:PCT/CN2024/140920)与歌礼的已授权专利化合物1(Compound1)在分子结构上完全一致。然而,歌礼的专利申请比石药早了三个月,而石药的申请目前仍在审查之中。
据悉,今年3月下旬,石药管理层曾主动接洽歌礼,寻求该化合物在全球范围内的授权许可,但遭歌礼拒绝。两个月后,石药对歌礼发起了专利复审挑战。被挑战的专利属于歌礼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用于开发其候选药物ASC30。ASC30是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市场上备受关注。歌礼强调,这项专利基于其独有技术开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已经于2025年2月25日正式授予其专利权,确认其具备“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创新性和非显而易见性”。专利布局对歌礼意义重大。
石药此次发起的是授权后复审程序(Post Grant Review,PGR),这是根据美国《莱希-史密斯美国发明法案》建立的专利无效挑战机制。该程序具有时间限制和全方位攻击的特点。PGR必须在专利授权后的九个月内提出,歌礼的专利于2月25日被授权,石药于6月24日发起复审申请,时间选择精准。相比之下,另一种多方复审程序(IPR)仅限于挑战新颖性和非显而易见性,而PGR允许以任何专利无效理由提出挑战,包括公开不充分和权利要求不清晰等。虽然PGR程序成本较高,但其广泛的挑战基础提高了成功的几率。然而,PGR也具有风险,如一旦专利被无效,不仅会导致歌礼失去关键权利,还有可能在其他市场引发连锁反应。历史上就曾有公司因美国专利失效而在法庭上提出撤销赔偿的案例。此外,PTAB(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通常会在收到申请后18个月内做出裁决,这种快速的程序对双方的证据准备和法律应对能力有极高要求。如果歌礼能够证明石药的行为是策略性干扰或者构成权利滥用,有可能争取到法律上的支持。
歌礼在公告中明确表态,对专利的有效性充满信心,并强调将采取一切必要法律手段来捍卫自身的知识产权。然而,法律程序冗长且非常耗费资金,对处于业务转型期的歌礼来说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这一事件也揭示了当今医药产业中激烈的知识产权竞争格局。药物研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投入,而专利是保护企业创新、获取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的核心手段。在全球医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专利竞争愈发白热化。大型医药公司通过专利布局强化其在特定疾病治疗领域的优势,构建技术壁垒,以限制竞争者的进入。同时,新兴药企也在寻求专利突破以获得市场机会。这种竞争不仅仅存在于原研药和仿制药企业之间,也蔓延至多个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企业之间。
对此事件,行业有几点深刻的启示:一是医药企业应加强专利保护意识,从研发早期开始战略性地进行专利部署;二是提高专利质量和稳定性,确保其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以便在遇到挑战时更具抵御能力;三是合理利用专利法规资源,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破除不合理的技术垄断。
这场专利复审引发的争议不仅是歌礼和石药之间的法律纠纷,更是不断演变的医药行业专利格局的缩影。只有增强自身专利实力和应对能力,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谋求长期发展。此外,行业也应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行业的合作创新,以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