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破解EGFR突变肺癌脑转移瓶颈:第三代靶向药与新型抗体偶联药的联合突破

新药情报编辑 | 2025-07-03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期,一项发表在《肺癌》杂志上的综合性综述,为我们揭示了肺癌患者面临的复杂挑战,特别是那些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脑转移。实际上,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半数的亚洲患者携带EGFR基因的突变。然而,这类患者中有高达70%可能会经历脑转移的问题,而这些转移显著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EGFR基因的突变往往伴随着肿瘤细胞侵袭性的增强、上皮-间质转化(EMT)、以及血脑屏障(BBB)的破坏等复杂机制,因此寻找可以穿透这一屏障的有效药物显得尤为关键。

在当前的治疗方案中,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如奥希替尼已经成为脑转移治疗的首选。这些药物不仅可以有效抑制常见突变和T790M耐药突变,还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然而,耐药性仍然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

针对耐药性的问题,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展示出可观的疗效,例如HER3-DXd在脑转移患者中的客观缓解率为33.3%,而TROP2-DXdEGFR基因突变者中的治疗应答率达到43.6%。这种药物的特点是能够精准打击肿瘤抗原,并且可以通过旁观者效应杀死邻近的肿瘤细胞。

未来,癌症治疗将更加依赖动态监测与多学科协作。目前,血液和脑脊液中的ctDNA检测已快速发展,为"提前发现、提前应对"提供了可能。同时,放疗与奥希替尼的组合策略也在探讨,可能有助于提高脑内肿瘤的控制率。

在这种新形势下,精准的靶向治疗为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脑转移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希望随着不断的临床研究,能够实现更精准和人性化的治疗方案,最终让更多患者实现带瘤长存的目标。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