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由姬广聚博士带领,近期在国际期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研究成果,探索了微小非编码RNA分子miR-302b在延缓衰老过程中的潜力。该团队的研究聚焦于细胞衰老的关键标志物miR-302b,旨在推动抗衰老药物的开发。
随着年龄的增加,细胞逐渐衰老,释放出各种细胞因子并引发炎症反应,对身体的正常机能造成负面影响。研究发现,miR-302b能够通过影响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因,帮助恢复这些衰老细胞的增殖能力。此外,miR-302b此前还被证实在免疫调节和抗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本项研究中,科学家们首先在实验室中利用人类细胞进行测试,发现携带miR-302b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外泌体能够有效恢复衰老细胞的增殖功能。接下来,他们将这些装载了miR-302b的外泌体注射到相当于人类60至70岁年龄的20至25个月大的老年小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这些小鼠的平均寿命延长了约4.5个月,毛发表现出重新生长的迹象,体重保持稳定。此外,小鼠的平衡能力和握力均有增强,血液中炎症蛋白的水平显著降低,认知功能也得到了一定改善。
对此,加州大学的研究员Irina Conboy评价称,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研究开端,但她同时指出,尚需要更多的后续工作以验证miR-302b的真正抗衰老效果。虽然对于小鼠而言,这种干预可能带来几个月的寿命延长,但对于人类来说,则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显现出类似的效果,并且在此过程中需谨慎规避可能的发展成癌症的风险。
该研究不仅为延缓衰老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抗衰老药物的研制开辟了新的路径。不过,研究人员强调,在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人类之前,还有许多难题需要克服和解决方案需要验证。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