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智慧芽新药情报库

助力药物研发决策,实时跟踪竞争对手

免费使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智慧芽 > 最新动态

中国创新药企商业化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新药情报编辑 | 2024-10-25 |

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年来,中国在新药研发领域的进展已然达到了与美国比肩的水平。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已批准的新药数量已达到美国的一半,而正在研发的新药项目数量甚至已与美国持平。然而,创新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重重挑战,屡见不鲜的破产倒闭和退市事件凸显了其生存压力。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对创新药企的融资造成了深远影响。在美元加息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生物医药行业陷入了一段漫长的低迷期。2024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一级市场的投融资事件总数630起,同比减少27.8%,融资总额也同比下降1.1%,至421.6亿元人民币。曾几何时备受青睐的生物医药行业如今已成为资本市场慎重对待的冷门领域。

其次,创新药项目的同质化问题导致估值下降,市场上难以找到买家。近年来,由于“Fast follow”“Me too”等研发策略的推动,众多企业涌向热门靶点进行开发。例如,PD-1/L1GLP-1等知名靶点上分别有105个和54个管线研发项目。管线的高度同质性削弱了其市场价值,使得企业难以融资或转让项目,不得不砍掉大量研发项目或提前终止临床试验,导致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此外,很多创新药企业缺乏商业化能力,无法通过市场化手段形成稳定的现金流来支持公司运营。大部分企业专注于研发,却在市场推广和销售方面乏力,只能通过少数的商务开发(BD)人员或外部BD机构来寻找管线授权或转让机会。然而,即便是资金状况较好的企业尝试自建销售团队,成功者也寥寥无几。

值得注意的是,成功的商业化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财务回报,更意味着研发成果得以惠及广大的患者群体,创造了社会价值。然而,许多企业对于商业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创新药品的商业化路径主要包括对外授权、销售合作或自建营销团队。在海外市场, 一些企业通过对外授权获得了一定的首付款和预期分成,但市场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战略调整、以及海外法规差异等问题导致多笔大额交易未能如期实现。

与此同时,考虑到国内研发的激烈竞争和资金的紧张,很多项目的价格屡屡下降,一些海外大药企甚至期待以低价捡便宜。对于那些难以通过授权实现商业化的企业,只能将即将上市的产品交由合同销售组织 (CSO) 进行销售,但这并非一条坦途。创新药品上市后的市场推广需要大笔投入,而CSO数量有限,且对成本收益的考量可能使其对产品推广的投入不如预期。

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能力仍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一。大型制药企业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通过收购补充研发管线,并推进其全球市场布局,将众多重磅炸弹级别的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中国企业中,尽管有公司如百济神州在国际市场上展露头角,但多数企业仍仅在本土市场具备一定的商业化能力。整体来看,具备创新药品商业化能力的企业在中国仍属稀缺。

综上所述,商业化能力是创新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产品能否广泛应用于临床,最终惠及患者。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拥有成熟商业化能力的合作伙伴和商业模式是企业持续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各方在促进创新药品商业化的过程中需不断探讨改革创新之道。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申请试用

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