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临床亚型,主要特征为肠道黏膜的炎症和出血。近年来,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地区较为显著。UC患者常暴露在较高的结肠癌风险之中,而其具体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免疫系统失调和肠道微生物失衡等密切相关。治疗UC的主要目标是减轻炎症反应和控制临床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严重副作用。
在传统医学中,黄连解毒汤(HLJD)被广泛用于治疗腹泻和结肠炎,其疗效显著,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晰。近日,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在《Front Immunol》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研究,题为《Huang Lian Jie Du decoction attenuated colitis via suppressing the macrophage Csf1r/Src pathway and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研究表明,黄连解毒汤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浸润、调控Csf1r/Src信号通路以及肠道菌群的调节,可以显著减轻DSS诱导的小鼠慢性结肠炎系统,特别是在较高剂量中表现出更为显著的效果。这一发现为黄连解毒汤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团队采用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五个实验组,包括正常对照组、HLJD组(2 g/kg,H)、DSS诱导结肠炎组(DSS)、DSS加低剂量HLJD组(2 g/kg,DHL)和DSS加高剂量HLJD组(4 g/kg,DHH)。通过为期8周的DSS饮用水处理诱导小鼠慢性结肠炎,并在第二周后给予不同剂量的HLJD处理。研究通过对体重、粪便稠度、血便等指标的定期检测,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并实施组织病理分析及基因表达测定。
在研究结果中,可以观察到,在实验的八周内,DSS组小鼠体重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接受HLJD治疗的小鼠,尤其是高剂量组,其体重减轻的现象被明显逆转。此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组小鼠的结肠长度显著缩短,但在DHL和DHH组中,这一病理变化得到显著缓解,尤其是高剂量HLJD组更接近于正常水平。同时,DSS组小鼠的粪便变得稀薄难以成型,而HLJD治疗的小鼠粪便稠度逐渐恢复接近正常,特别是高剂量组,血便症状显著缓解。
此外,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DSS组小鼠结肠炎症显著,而HLJD处理,特别是高剂量组,显著减轻了结肠的炎症表现,结肠组织结构恢复较好。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LJD显著减少了结肠中F4/80阳性巨噬细胞的浸润,抑制炎症反应。基因表达分析进一步揭示了HLJD的抗炎机制,显著降低了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及Csf1r和Src蛋白质的水平,提示其通过抑制Csf1r/Src信号通路发挥效果。
最后,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发现,HLJD对肠道微生物群有显著调节作用。DSS组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显著变化,而高剂量HLJD组显著恢复主要有害菌群丰度,同时增加某些有益菌群的比例,进一步验证了肠道菌群平衡在结肠炎症和HLJD治疗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通过多途径作用机制,在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中发挥了显著的效果,为其未来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