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近年来因其可能具备的抗衰老特性而备受关注。然而,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显示,这一药物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复旦大学与广西医科大学的科研人员近日在《Mechanisms of Ageing and Development》上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论文标题为《二甲双胍对线虫寿命和健康的双相影响机制分析:年轻时的灵丹,年老时的毒药》。该研究探讨了二甲双胍对秀丽隐杆线虫(C. elegans)寿命的双重作用。结果显示,这种药物对年轻线虫和老年线虫产生了截然相反的影响。
该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在年轻线虫中,二甲双胍可以延长其寿命约11.1%。这些线虫的进食行为和运动能力均得到改善,同时脂褐素聚集体的积累有所减少,显示出有益的影响。然而,对于老年线虫,二甲双胍使其寿命缩短了22.2%,并且导致进食行为和运动能力的降低,同时增加了脂褐素聚集体的积累。
研究团队通过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二甲双胍在不同年龄阶段线虫中的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别。在年轻线虫中,二甲双胍主要影响与辅因子结合、血红素结合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的基因通路;而在老年线虫中,它则主要影响与角质层结构成分相关的通路。执行此研究的科学家还指出,nhr-57和C46G7.1两个基因在这一双相效应中起到重要作用。当研究人员分别抑制nhr-57和C46G7.1的表达时,这种药物在所有年龄段的线虫中都表现出寿命缩短的情况。同时,抑制这些基因还缓解了二甲双胍导致的寿命影响:在年轻线虫中,这削弱了其延寿效果;而在老年线虫中,这减轻了负面效应。
这项研究揭示了二甲双胍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生物体的影响规律,强调了生命周期与药物干预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对于理解二甲双胍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发现敦促我们在评估药物对健康和代谢的影响时,务必要考虑到使用者的年龄和生理状态。
尽管二甲双胍在年轻线虫中显示出延长寿命的潜力,但在老年线虫中却展现出有害特性,提示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更加谨慎。这一研究成果对今后的药物开发和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提醒医学界在考虑药物疗效时必须权衡年龄因素,以避免潜在不利影响。
此次研究为二甲双胍的年龄特异性效应提供了更为深化的理解,其启示对于未来医学实践中如何使用这一药物提供了有利线索。研究人员呼吁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需更加关注患者的年龄阶段,以制定出更科学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